专业建设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
一、专业基本情况
烹饪工艺与营养是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与四川神厨教育公司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开设的专业。2021年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并于2022年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现有在校生303人。拥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兼职教师(均来自神厨集团)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68%。
硬件设施方面,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现代技术人才,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办出特色和水平,学校在专业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拥有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基础课程应具备的实训设备设施。合作企业四川神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入建设完成该专业教育所需设施和设备。
二、专业建设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吃苦耐劳、争先创优”精神,个人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业务上手快、适应能力强,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烹饪能力和一定的人文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优良的职业道德,突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掌握烹饪学、营养学、餐饮管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烹饪的所有技能和相关工艺。足以胜任餐饮方面烹调师、面点师、营养师、配餐师,以及各级餐饮服务机构的技术管理和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三、专业特色
紧密对接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立足四川特色餐饮资源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开展餐饮领域的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以区域特色四川餐饮加工工艺中的营养学方面人才培养,在区内外颇具特色。紧紧围绕学院专业群建设,将优质的农产品加工成为口味和营养俱佳的食物不断努力,在农产品深加工工艺方面不断创新,高度契合成渝地区发展需求。
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酿酒与质量检测技术)
四川省特色高水平专业群——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特色骨干专业。
一、专业基本情况
2021年成立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后,学院对四川和遂宁食品相关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经过认真研讨和论证,为建设学院高水平专业群,首先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并于2023年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现有在校生105人。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68%。硬件设施方面,为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现代技术人才,正在积极筹备建设食品理化检验实训室、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训室、虚拟仿真实训室、食品工艺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基地。为应对四川本地对酒类产品的生产需求,特在专业发展方向上设立酿酒方向,积极应对市场对酒类产品的安全关切,培养相关方向的检测检验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聚焦四川省内和遂宁市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和食品安全监管需求,面向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监管、食品检验检测等岗位群,培养能在食品行业从事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监管、认证认可、食品检验检测等工作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吃苦耐劳、争先创优”精神,个人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业务上手快、适应能力强,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三、课程设置
食品工艺学、食品合规管理、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代仪器分析、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食品生物化学等。
四、就业方向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政府检验检测机构、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认证机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从事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安全监管、认证认可、食品检验检测、食品生产管理、食品经营管理等工作。
专业名称: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设施农业方向)
专业基本情况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正积极推进农业装备智能化与设施农业技术升级。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通过对川渝地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的调研,立足四川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需求,参照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设置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设施农业方向)。培养德技并修、适应设施农业高效生产、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理论、生产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能力、服务乡村振兴与农业产业转型的复合型人才。专业拥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师资队伍总人数的92%。在教学实训条件方面,学院与天府粮仓集团、吉峰农机、天穗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安居汽车学院开展跨学科交叉教学,建设了林下设施种植养殖试验实训基地200余亩,筹建植物组培实验室、植物病虫害检测与鉴定实验室、农业信息化实训室、标本室等4个校内实训室。
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向设施农业行业的生产管理、农业设施设计、设施农业品种繁育、农业物联网应用领域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设施农业生产与管理、农业品种繁育、设施农业装备应用、农业物联网系统应用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从事面向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现代设施农业的生产与经营、装备管理运维等岗位的农业技术员、设施农业装备操作工、设施农业装备管理运维员等专业性人才。可胜任设施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业技术推广及管理部门等岗位,推动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技术的高效融合,职业发展空间广阔。
课程设置
通过对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设施农业方向)专业相关企业及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调研,将企业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进行梳理,依据能力层次划分课程结构,整合具有交叉内容的课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以下课程:
专业基础课:普通生物学、农业气象学、农业信息学、土壤与土壤改良、农业概论、畜牧学基础、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等。
专业核心课程:农作物生产技术、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政策与法规、智慧农业、农产品经营与管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农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工厂化育苗,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等。
培养模式
依托成渝经济圈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与天府粮仓集团、吉峰农机、天穗集团等进行产教合作,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并将企业生产任务融入课程教学,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校企专家技术人员交叉进课堂、进基地,校企全程参与“校内教学和实验实训—校外基地生产和实践教学—校内教学和生产实践—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握人才需求动态信息,及时更新行业新技术新技能,实施产业、行业、企业、专业、职业“五业”合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校企双主体,工学双循环”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